你的位置:首页 > 梯控资讯 > 梯控新闻

小区业主自筹安装智能梯控整治群租客

2019/10/8 19:52:06点击:


“智能梯控”有什么“奥妙”?能否成为治理群租的“一贴灵”,并在其他楼组、小区推广?

96栋楼、206部电梯、11595户4万多名居民——超大型小区中远两湾城,一度被称为上海群租现象“最严重”的小区。从在大门口设门禁卡,到频繁至每月一次的联合执法,群租问题依然屡禁不止。


然而,眼下,小区正在经历一场整治群租的“技术革新”。小区5栋居民楼试点的“智能梯控”项目,让居民们看到了希望。“技术革新”推出仅几个月,试点居民楼的群租户从122户减少到了76户。


优美小区难治群租顽症


提及中远两湾城,“群租”二字无法回避。


早在2007年9月,中远两湾城就启动了当时全市规模最大的群租联合整治行动,次年又在部分居民中试行门禁系统,但收效都不明显,“二房东”很快卷土重来。2009年下半年起,小区8号楼里的热心居民们自己组成志愿者小队,每天在一楼大堂值班,不让没门卡的群租客夜间进出大楼。热心人还动员几十名居民“值夜班”。


不少小区居民说,他们当初买中远两湾城是因其风景优美,谁知后来因群租坏了名声,人称“高级棚户区”。情况最严重时,一间100平方米左右的毛坯房住20来口人,群租客上下班时间不固定,半夜三更惊扰居民,火灾、盗窃时有发生。


另一方面,居委会主任方锁英和组长杨解华等人积极与出租房的房东取得联系。她们发现,群租房房东多为外地投资客,常年不居住在上海,于是不厌其烦给房东打电话,被挂一次、就重新拨一次,终于打动房东,让他们同意收回出租房或将房屋挂牌出售。有些外地房东清退群租租客后重新装修房屋,楼里的志愿者们便主动提出“搭把手”,帮忙当监工、接收材料、东奔西跑,为不在沪的业主解决后顾之忧。


然而,尝试种种治理举措之后,群租依然难禁。


“梯控”成新式“武器”


去年下半年,由普陀警方建议的“智能梯控”方式浮出了水面,并在前期七方讨论会上得到了认可。所谓“智能梯控”其实就是一种电梯控制技术,在原有的电梯上安装一个类似“门禁”的系统装置,只有刷卡后电梯才会启动,将业主送到其要达到的楼面。这种技术在星级宾馆较为常见,一些新建高档小区也有尝试,而在原有小区内加装该系统,中远两湾城算是上海首例。经过一段时间调试和准备,首批5栋居民楼安装了“智能梯控”。


“智能梯控”是怎样“拦”住群租客的?中远两湾城物业公司负责人说:“主要是在发卡环节‘紧紧把关’。”据介绍,物业方根据房屋大小及居住在里面的业主性质不同来发放智能卡。若是业主自住,则一人一张;而对于用来出租的房屋,则按照人均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的比例发卡,这5平方米是不包括厨房、阳台、卫生间等在内的实际居住空间。“也就是说,两室一厅最多领5张卡,三室两厅就是8张卡。”


在小区8号楼,记者看到,大门左侧安着一个智能门禁终端,想上楼的居民要在门口刷一下卡,进了电梯轿厢,也要刷一下卡才能到自己想去的楼层。


物业方还和居民们共同对一些“特殊情况”作出规定。比如,如果有人遗失智能卡补办,那遗失的卡就会被立即注销,开卡、加卡都需要得到母卡确认,而这张母卡就掌握在物业经理手中,这样就可以严控卡的数量和拥有人。许多居民还告诉记者,起初群租者采取“人带人”的措施对抗智能梯控,但久而久之大家都嫌麻烦,群租的人自然而然就少了。


杨解华说,刚开始,有些居民不适应,常因忘带智能卡而被关在门外,时间长了便养成了随手刷卡的习惯,“毕竟安全感强了”。他们刚刚进行了居民意见征询,住户们对“智能梯控”的满意度达到95%。


安装推广“众口难调”


“‘梯控’整治群租的长期效果怎么样,还不能轻易下结论。”居委会干部发现,就在几栋居民楼推广试点“智能梯控”的同时,小区里一批“二房东”也聚在一起商量对策,希望继续“扎根”在小区里。


尽管试点居民楼的住户满意度高,但居委会负责人坦言,“智能梯控”的安装并不是一件容易事。由于小区新的业委会尚未成立,小区11595户居民“众口难调”,导致物业维修资金无法启用。最先试点的8号楼166户居民只能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,募集到十几万元,先期垫付了安装“梯控”设备的费用。其他4栋居民楼也采用同样方式试点安装了“梯控”。


不仅仅在中远两湾城,类似群租治理难问题在不少小区也时常发生。在其他一些大型小区,业主们也曾希望通过刷卡进门的方式“拦”住群租客。一些小区业委会负责人说,大多数业主都很反感群租,因此初步征询意见时大部分人都会支持刷卡进门、刷卡进电梯的做法,但到了成本核算、方案细化阶段,往往会出现分歧——一些老年居民担心智能卡损坏、多缴物业费等问题;还有的居民觉得,安装“智能梯控”要更新每栋居民楼的大门、增设监控探头等,成本太高;还有的小区则因更换了门禁系统而引发业主和群租客之间的矛盾,只好将装好的电子门禁、“智能梯控”设备弃之不用。


期盼各种执法力量齐发力


除了“技防”措施,治理群租还有哪些良策?


一些用于动迁安置的小区,也易成为群租滥觞之地。针对这种情况,长宁区在新泾北苑探索一条变“群租”为“公租”的新路径,由区政府部门引导,长宁公共租赁住房运营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操作,采取“回租”方式,形成以小户型为主、相对集中的公租房社区。


在松江区方松街道,街道邀“二房东”参与群租整治,将居民渴望安居的诉求与“二房东”提供廉价房源满足房主和租房者共同需求的诉求相结合,寻找共同利益点。街道一头鼓励、一头惩治,在居委会公告栏里公示奖励参与群租整治的“二房东”,鼓励新租客按名单索骥找房源;另一方面,对于不参与群租整治的“二房东”,则给予出租房停水停电的惩戒。半年来,街道534套群租房完成了自行整改,“二房东”的“自觉率”超过60%。


《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》明确规定,必须以一间原始设计为居住空间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,不得分隔搭建出租或按床位出租,也不得将厨房、卫生间、阳台、地下储藏室等出租供人员居住;对于承租人一方,《办法》也规定“最低人均承租面积”,即以一套住房中居住空间为基准,人均不得低于5平方米;此外还规定居住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居住房屋,不得出租用作单位的集体宿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