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立电梯“守垒“-倍加信
2024/10/16 14:01:12点击:
经济观察网( 记者 卢谦) 在中国电梯行业,70%左右的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着,仅日立、奥的斯、三菱三家,就拥有45%的市场。这些在行业快速扩张时期拿下的市场,现在维护起来并不轻松。
几年前,中国房地产市场、电梯市场的高速发展,为电梯企业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契机。随着中国电梯行业进入存量市场,所有企业都面临着新阶段的考验。
这个考验被日立电梯(中国)有限公司(下称日立电梯)副总裁贾宇辉称为——持续发展的能力。即在日趋平稳的市场环境下,企业如何做到高速、稳定、持续性的发展。
在既有市场优势下,日立电梯探索着“持续领先”的路径。与日立一样探寻的,还有其他极具实力的竞争对手们。
毫无疑问,所有的电梯制造企业都想要占领市场,或者说,维持领跑。
蛰伏的电梯市场
中国电梯市场行情的转折点出现在2015年前后。日立电梯总裁水本真治曾撰文描述2015年的市场:“过去多年被誉为中国电梯行业‘黄金时代’的基本面被打破,宏观经济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之下,中国电梯行业悄然步入了‘白银时代’。”另一家行业巨头奥的斯(Otis)电梯,同样受中国经济影响,业绩增速放缓。以至于在2015年下半年,奥的斯电梯母公司美国联合技术公司(United Technologies Corp., UTC)被迫下调当年盈利预期(注:电梯业绩为该公司重要的增长来源)。
“这也是2000年行业大发展以来的第一次拐点。”水本真治这样评价当时的市场。在此前的十多年里(2000-2013年),得益于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,中国市场的电梯制造年产量从不到4万台增长到70余万台。这正是中国电梯市场的快速发展阶段。广发证券的一份机械设备跟踪报告中,分析师将2013-2015年视为中国电梯市场发展的另一个阶段,这一时期的特征是——国内电梯保有量达到一定水平,电梯产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过剩,加之地产调控政策扰动,行业竞争加剧并进入洗牌期,各公司收入下滑或增速下降。
在上海举办的2018电梯质量安全国际研讨会上,公开的数据显示,2017年中国电梯保有量为561万台,电梯年产量81万台。而在2015年,电梯保有量为425万台,电梯年产量也早已攀上70余万台。平稳增长的数据背后,是600余家电梯企业的行业贡献。在其中,仅几家外资品牌就拥有着70%左右的市场占有率,行业集中度非常高。而在品牌之外,产品本身还不乏同质化严重、产能过剩引发价格战等现象。
转型
在电梯市场兴起之初,企业有产品就会有市场。随着市场相对饱和,特别是产品同质化趋势、价格战加剧的情况下,企业到了寻找新的市场盲点、调整经营战略的时候。“纵然困难重重,但电梯企业还是找到了努力的方向——由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。”这是水本真治在2016年对电梯行业的观察。具体来看,一方面,市场要求电梯厂家能够更贴近前沿用户,快速提供可满足客户新需求的电梯产品;另一方面,随着中国电梯市场的成长和成熟,电梯后市场——以维修保养、更新改造为主导的售后服务商机呈现在企业面前。
贾宇辉认为,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,既是上一个产品对客户满意的交代,又是下一个产品销售的起始。换句话来说,日立电梯希望实现的是,整个电梯全生命周期的完全覆盖。而做到这一步,需要足够丰富的信息,即大数据。
日立电梯本身在智能化方面有多个系统分别支撑,从前端的营业系统采集数据,到中间生产环节的设计、制造(MES智能制造系统),以及出厂环节的工程服务系统,最后是维保服务系统、远程监控等。原本在电梯产业环节中,相互之间“孤立”的系统,在日立自家打造的电梯大数据平台ELECLOUD?的支持下,得以实现底层数据之间的贯通。
这样的数据贯通,一来使得电梯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中,相关数据的信息流通更加便捷;与此同时,信息数据接入了整个维保链条的相关人与物,无论是电梯部件诊断与追溯,还是维保人员的调度(全国近1300个服务网点的可供调配),都可以通过系统进行监测,并给出优化解决方案。而每一次维保信息的采集,也为下一步日立产品的研发和销售,提供了更新的数据及改造方案,以提供服务。“随着时间的推移,可能服务(营收)在我们公司的占比会越来越大。”贾宇辉称,这符合整个电梯行业的发展趋势,在全世界的电梯行业当中,绝大部分利润都是从服务业务中得来的。
这也是总裁水本真治在2016年时就提出的观念。“对于目前的日立电梯来说,要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,台量已经不是我们追逐的唯一目标,未来也将充满更多的可能性,高收益的服务型企业正是我们未来的战略方向。”
电梯行业下一步
在上海的电梯质量安全国际研讨会上,中国电梯协会理事长李守林提出,今年电梯行业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,分别是:积极贯彻执行政府质量提升行动计划,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,执行更加严格的安全和可靠性标准,提高电梯安全和可靠运行水平;积极主动调整产业结构,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,补齐服务业短板,创新服务模式和方法,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服务现代化、经济化,保障在用电梯的可靠运行;调整产品结构,使产品能够充分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,创新产品设计、制造理念和方法,用全生命使用周期和更便于服务业提升为目标进行产品研发,使服务业与制造业无缝对接;做好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适应性工作,以保障政府的民生工程安全实施。
事实上,在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调整方面,多家电梯企业都在密切进行中。在电梯行业的市场争夺中,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技术几乎成为入门标配,而最终的核心,则是服务转型的较量。广发证券的研报中提到,在2013年至2015年间,电梯行业中的维保业务开始受到重视。东兴证券发布的机械行业深度报告中称,维保市场将成为电梯企业转型的突破点。2015年下半年,刚上任奥的斯电梯全球总裁的戴培杰(Philippe Delpech),很快便提出了由“加速创新,运营卓越,新梯销售增长和数字化服务”所构成的发展战略。上海三菱也在当时提出了“从单一制造向‘制造+服务’模式转型”,并建立电梯物联网,推动电梯维保主动式现场服务。
除了在产业调整方面,具体业务上,诸如老旧电梯改造、旧楼加装电梯、公共轨道交通建设、增量的保障性住房等,也都为电梯行业带来了业务拓展的机会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当大多数的电梯企业纷纷打着“智能”“物联网”“旧梯改造”等旗号上马项目时,也许应该考虑,如何规避在新的领域重复“同质化”现象。
对于电梯行业的热门方向,日立电梯也有着自己的尝试。譬如在旧楼加装电梯方面,日立已经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城市接触或落地项目。截至2017年,广州审批通过的旧楼加装电梯约3000宗,居全国首位,其中日立电梯为超过1900栋旧楼提供加装电梯服务。不过,目前中国加装电梯和旧梯改造的量并不大,日立电梯仍有95%以上的业务放在新梯上。在日立电梯规划中,今年的重心是四件事:营销、研发、服务事业和智能楼宇。其中,前三项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或加强,而智能楼宇是日立电梯今年大力推动的项目,具体包括楼宇对讲、智能安防、能源管理等方面,甚至服务型机器人的工作。未来也可能引入日立电梯的解决方案中。
贾宇辉说,日立电梯也会强化解决方案事业(包括智能楼宇)的发展,除了电梯之外,希望随着整个电梯市场趋于平稳后,有新的产业能带给公司更大的发展动力。
- 上一篇:湖北襄阳创新电梯维保人才培养模式-倍加信 2024/10/16
- 下一篇:中国电梯协会理事长李守林先生莅临辛格林电梯参观指导工作-倍加 2024/10/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