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前这28部新电梯都用上了 居民的承诺兑现了-倍加信
2025/2/17 16:13:25点击:
1月25日,随着最后8部新电梯通电运行,丰台区洋桥北里和翠林小区两大社区总计28台新电梯全部完成更新换代。在工程开始之初,丰台区房管中心西罗园分中心对社区居民许下“年前结束施工、完成验收”的承诺也顺利兑现。对于两大直管公房小区来说,这无疑是春节前夕的一个重大利好消息。
完成28部电梯的更新换代任务,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。为此,丰台区房管中心西罗园分中心的工作人员下足了苦功夫、细功夫,不但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了工作,同时,也将电梯更换期间给居民带来的出行影响降到了最低。
131天里的老梯特护
在洋桥北里18号楼,记者对完成更换后的电梯进行了实地体验。与老电梯相比,如今的电梯更加明亮,增设的多种无障碍设施也更加贴心。刚一打开电梯门,记者就在迎面的墙壁上看到了一面镜子。这面镜子名为“测试距离辅助镜”,是专门为坐轮椅的居民设立的,当居民自己乘轮椅坐电梯时,不用转身就可以确认轮椅与电梯出入口的位置以及目前的楼层位置。
顶层一位住户告诉记者,与老电梯相比,现在的电梯运行时明显安静了不少。“机房就在我们顶层,原来老电梯一动,隔着墙都能听到嗡嗡声,更换完电梯后,这样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。”
焕然一新,楼里的新电梯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。其实,老楼换新梯,要面临的困难不少,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使得整体工程甚至比一项新建工程还要复杂。去年7月,施工人员在完成对洋桥北里16号楼老电梯的拆除后发现,电梯原有井道的歪斜程度远远超出了预期。
井道垂直偏差过大,原本定制好的电梯即便完成安装也肯定无法通过验收。为了克服这一难题,丰台区房管中心技术部、西罗园分中心、施工单位、监理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绞尽脑汁,根据现场情况不断调整方案,在经历了131天的工期后,使得16号楼电梯的更换工程顺利完成。
西罗园分中心设备器材部部长刘宁回忆,当初16号楼的井道垂直偏差最大的地方接近200毫米,属于严重倾斜,如果按照原有计划进行安装,电梯主梁无法嵌入墙内,电梯不安全更无法通过验收。“当时我们与电梯生产厂家进行了沟通,对方答应重新为我们设计、生产一款符合16号楼现状的非标电梯及相关配件。”
然而,重新生产设计势必需要更多的时间。原本60天左右就可以完成的工程被迫延长至131天。16号楼一共有两部电梯,使用年限都远超15年,如今一部电梯已经拆除正在等待安装,另一部“老爷梯”就成了全楼住户出行的唯一希望。
在长达131天的工期内,16号楼仅存的一部电梯每天24小时连轴转,承担起了工程期间全楼住户的出行任务,这与驻场维修师傅张平的努力密不可分。
自打16号楼的一部电梯开始更新工程后,张平就对仅存的另一部电梯开启了“特护”模式:电梯的制动器状态如何、曳引机是否存在噪音、轿门层门是否有关闭不严的情况……针对18处重点部位、设备,张平每天至少3次巡检。
特写·1
来自透析老人的感谢信
去年9月,按计划西罗园老电梯换新工程进入第二阶段,这一期将继续完成10部电梯的拆除及安装。12号楼作为少数几个“单梯楼”被列在这一计划里,得知此消息后,李阿姨犯了愁:“我每周三次透析,可怎么爬上楼啊?” 李阿姨是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,由于疾病每周需要多次往返医院做透析,电梯是这位老人上下楼的唯一依赖。
“‘单梯楼’是我们所有工程开展中最头疼的部分,因为一旦电梯换新,意味着全楼百余户居民在接下来的近60天里,必须爬楼回家。”刘宁说。在全部28部电梯里,涉及12号楼这种“单梯楼”的共有6个,虽然李阿姨的情况属于个别现象,但在前期制定方案时,有心人就把这样的特殊情况考虑在内了——一支由产权方、居委会、施工方自发组成的20多人应急救援队24小时随时待命。
去年9月13日,12号楼按计划封闭了老电梯,第二天是个周五,正是李阿姨去医院透析的日子,一般她习惯一大早出发,中午回来。上午10点50分,5位救援队成员在李阿姨家楼下集合,半小时后把李阿姨从出租车上扶下来,便开始爬楼。
“如果不是亲身体会,你不知道对一个透析老人来说上楼有多难。” 洋桥北里社区居委会主任昌涛参与了这次行动,由于楼道宽度有限,一次只能一人搀扶老人,5个人轮番上阵,后面的人为老人提着小板凳,每到一个平层都会让李阿姨坐下来休息一下,10层楼往往要爬半个多小时,而这个过程中,昌涛他们感受最多的是老人的不易。
“坐轮椅的人需要外出,独居老人需要吃饭,突发火灾需要疏解人群……这些事儿都得有人帮忙做。”昌涛道出了这支救援队成立的初衷。参与救援完全是自愿原则,成员往往还担任着繁重的电梯换新工作。不过在他们的配合下,持续半年的施工得以顺利开展,救援队也在居民心中树起了威信。
就这样,每周三次,在工期60天里,救援队护送李阿姨上下楼20多次。老人不胜感激,用颤巍巍的手写下了一封感谢信,她写道:“我是个靠透析活命的人,因修电梯感受到职工给予的温暖……这让我体会了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一切工作为百姓服务,再次对辛苦的工人师傅表示衷心感谢,对贵公司的决策表示感谢。
”感谢信递到了刘宁的手里,他作为产权方的负责人同时也是救援队成员,他用手机拍下了这封信,并保存在手机里,时刻警醒自己:“换电梯是好事儿,得把这好事儿做好,凡事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准没错!”
特写·2
首批电梯卸货就卸了3天
张先生也是洋桥北里社区的一位居民,要不是那天加班到下半夜2点才回家,他或许不知道为了给老楼更换电梯需要这么多人熬夜费心。
去年11月中下旬,正是北京最冷的那几天,西罗园老电梯换新工程进入最后一个批次的施工。按计划,夜里12点拉着电梯及配件的4辆大卡车应该能够抵达小区南门,刘宁穿着军大衣走到29号楼旁边的卸货地点,月黑风高,卡车还没有抵达的迹象。一通电话划破了夜空的宁静,刘宁获知大货车要在凌晨2点才能抵达。
“13米的车能装下2部电梯及配件,像9.5米长的车就只能装下1部了。”刘宁说,最后这8部电梯安装完就可以兑现“28部老电梯年底前完工”的承诺了!凌晨2点,大货车终于抵达,在场装卸的工人开始忙活起来,车上大大小小的箱子,最大的有七八米长,先卸哪个后卸哪个都有说道儿,现场工人各司其职。
“第一批电梯到的时候,我们卸了3天,这是因为早上7点前大货车必须要退出五环,没卸完也得拉走。”刘宁说。起初为了保证安全、精确,他与同事用尺子一米一米丈量大货车的行进路程。由于小区内外道路通行条件有限,无处掉头,卡车需要原路倒出正门,再沿着小区正门外的单行线继续倒出几百米的距离才能正常行驶,全程每个点位都需要布置人手,必要时还要事先协调私家车车主挪车。
“为了安电梯,不知道熬了多少个夜。”在刘宁办公桌上有一张A4纸,记录了这28部电梯从开工到运行的时间,第一批平均施工天数69.1天,第二批为72.4天,第三批47.5天。不难发现,第三批平均施工天数大幅减少,刘宁说,这是工人们牺牲休息时间抢来的。
为了让全部居民用上新电梯过年,负责第三批施工的工人们一致同意工期内停休,这才在保证质量、防止扰民并控制工作负荷的节奏下缩短了工期。“众人拾柴火焰高,工期长达六个半月,截至1月25日所有电梯完成验收投入使用,我们给居民的承诺终于兑现了。”刘宁平静地说。
项目背景
丰台区直管公房高层楼房共有46栋,电梯98台,这些电梯中,绝大多数的使用年限都超过15年,有的甚至超过了30年。从2016年10月开始,丰台区房管中心针对这些“高龄电梯”启动了换新计划,2017年项目一期已更新电梯48台,去年的二期工程计划更新电梯50台。其中,洋桥北里和翠林小区两大社区涉及更新的数量达28台,是此次二期工程中数量最多的社区。
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倍加信,倾力于电梯刷卡系统技术的研发,用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铸就产品品质,为用户提供更便捷舒适的智慧化服务。倍加信坚持用严谨的工作态度,思变的工作能力,用心给予客户更舒适的服务。全球已有5万余部搭载了“倍加信心”的电梯设备夜以继日的稳定运行,倍加信已和国内多家电梯公司、维保单位达成合作。
截止2018年底,倍加信梯控已进入中国300多个城市,适用于一线、二线、三线所有电梯品牌,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。
完成28部电梯的更新换代任务,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。为此,丰台区房管中心西罗园分中心的工作人员下足了苦功夫、细功夫,不但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了工作,同时,也将电梯更换期间给居民带来的出行影响降到了最低。
131天里的老梯特护
在洋桥北里18号楼,记者对完成更换后的电梯进行了实地体验。与老电梯相比,如今的电梯更加明亮,增设的多种无障碍设施也更加贴心。刚一打开电梯门,记者就在迎面的墙壁上看到了一面镜子。这面镜子名为“测试距离辅助镜”,是专门为坐轮椅的居民设立的,当居民自己乘轮椅坐电梯时,不用转身就可以确认轮椅与电梯出入口的位置以及目前的楼层位置。
顶层一位住户告诉记者,与老电梯相比,现在的电梯运行时明显安静了不少。“机房就在我们顶层,原来老电梯一动,隔着墙都能听到嗡嗡声,更换完电梯后,这样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。”
焕然一新,楼里的新电梯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。其实,老楼换新梯,要面临的困难不少,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使得整体工程甚至比一项新建工程还要复杂。去年7月,施工人员在完成对洋桥北里16号楼老电梯的拆除后发现,电梯原有井道的歪斜程度远远超出了预期。
井道垂直偏差过大,原本定制好的电梯即便完成安装也肯定无法通过验收。为了克服这一难题,丰台区房管中心技术部、西罗园分中心、施工单位、监理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绞尽脑汁,根据现场情况不断调整方案,在经历了131天的工期后,使得16号楼电梯的更换工程顺利完成。
西罗园分中心设备器材部部长刘宁回忆,当初16号楼的井道垂直偏差最大的地方接近200毫米,属于严重倾斜,如果按照原有计划进行安装,电梯主梁无法嵌入墙内,电梯不安全更无法通过验收。“当时我们与电梯生产厂家进行了沟通,对方答应重新为我们设计、生产一款符合16号楼现状的非标电梯及相关配件。”
然而,重新生产设计势必需要更多的时间。原本60天左右就可以完成的工程被迫延长至131天。16号楼一共有两部电梯,使用年限都远超15年,如今一部电梯已经拆除正在等待安装,另一部“老爷梯”就成了全楼住户出行的唯一希望。
在长达131天的工期内,16号楼仅存的一部电梯每天24小时连轴转,承担起了工程期间全楼住户的出行任务,这与驻场维修师傅张平的努力密不可分。
自打16号楼的一部电梯开始更新工程后,张平就对仅存的另一部电梯开启了“特护”模式:电梯的制动器状态如何、曳引机是否存在噪音、轿门层门是否有关闭不严的情况……针对18处重点部位、设备,张平每天至少3次巡检。
特写·1
来自透析老人的感谢信
去年9月,按计划西罗园老电梯换新工程进入第二阶段,这一期将继续完成10部电梯的拆除及安装。12号楼作为少数几个“单梯楼”被列在这一计划里,得知此消息后,李阿姨犯了愁:“我每周三次透析,可怎么爬上楼啊?” 李阿姨是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,由于疾病每周需要多次往返医院做透析,电梯是这位老人上下楼的唯一依赖。
“‘单梯楼’是我们所有工程开展中最头疼的部分,因为一旦电梯换新,意味着全楼百余户居民在接下来的近60天里,必须爬楼回家。”刘宁说。在全部28部电梯里,涉及12号楼这种“单梯楼”的共有6个,虽然李阿姨的情况属于个别现象,但在前期制定方案时,有心人就把这样的特殊情况考虑在内了——一支由产权方、居委会、施工方自发组成的20多人应急救援队24小时随时待命。
去年9月13日,12号楼按计划封闭了老电梯,第二天是个周五,正是李阿姨去医院透析的日子,一般她习惯一大早出发,中午回来。上午10点50分,5位救援队成员在李阿姨家楼下集合,半小时后把李阿姨从出租车上扶下来,便开始爬楼。
“如果不是亲身体会,你不知道对一个透析老人来说上楼有多难。” 洋桥北里社区居委会主任昌涛参与了这次行动,由于楼道宽度有限,一次只能一人搀扶老人,5个人轮番上阵,后面的人为老人提着小板凳,每到一个平层都会让李阿姨坐下来休息一下,10层楼往往要爬半个多小时,而这个过程中,昌涛他们感受最多的是老人的不易。
“坐轮椅的人需要外出,独居老人需要吃饭,突发火灾需要疏解人群……这些事儿都得有人帮忙做。”昌涛道出了这支救援队成立的初衷。参与救援完全是自愿原则,成员往往还担任着繁重的电梯换新工作。不过在他们的配合下,持续半年的施工得以顺利开展,救援队也在居民心中树起了威信。
就这样,每周三次,在工期60天里,救援队护送李阿姨上下楼20多次。老人不胜感激,用颤巍巍的手写下了一封感谢信,她写道:“我是个靠透析活命的人,因修电梯感受到职工给予的温暖……这让我体会了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一切工作为百姓服务,再次对辛苦的工人师傅表示衷心感谢,对贵公司的决策表示感谢。
”感谢信递到了刘宁的手里,他作为产权方的负责人同时也是救援队成员,他用手机拍下了这封信,并保存在手机里,时刻警醒自己:“换电梯是好事儿,得把这好事儿做好,凡事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准没错!”
特写·2
首批电梯卸货就卸了3天
张先生也是洋桥北里社区的一位居民,要不是那天加班到下半夜2点才回家,他或许不知道为了给老楼更换电梯需要这么多人熬夜费心。
去年11月中下旬,正是北京最冷的那几天,西罗园老电梯换新工程进入最后一个批次的施工。按计划,夜里12点拉着电梯及配件的4辆大卡车应该能够抵达小区南门,刘宁穿着军大衣走到29号楼旁边的卸货地点,月黑风高,卡车还没有抵达的迹象。一通电话划破了夜空的宁静,刘宁获知大货车要在凌晨2点才能抵达。
“13米的车能装下2部电梯及配件,像9.5米长的车就只能装下1部了。”刘宁说,最后这8部电梯安装完就可以兑现“28部老电梯年底前完工”的承诺了!凌晨2点,大货车终于抵达,在场装卸的工人开始忙活起来,车上大大小小的箱子,最大的有七八米长,先卸哪个后卸哪个都有说道儿,现场工人各司其职。
“第一批电梯到的时候,我们卸了3天,这是因为早上7点前大货车必须要退出五环,没卸完也得拉走。”刘宁说。起初为了保证安全、精确,他与同事用尺子一米一米丈量大货车的行进路程。由于小区内外道路通行条件有限,无处掉头,卡车需要原路倒出正门,再沿着小区正门外的单行线继续倒出几百米的距离才能正常行驶,全程每个点位都需要布置人手,必要时还要事先协调私家车车主挪车。
“为了安电梯,不知道熬了多少个夜。”在刘宁办公桌上有一张A4纸,记录了这28部电梯从开工到运行的时间,第一批平均施工天数69.1天,第二批为72.4天,第三批47.5天。不难发现,第三批平均施工天数大幅减少,刘宁说,这是工人们牺牲休息时间抢来的。
为了让全部居民用上新电梯过年,负责第三批施工的工人们一致同意工期内停休,这才在保证质量、防止扰民并控制工作负荷的节奏下缩短了工期。“众人拾柴火焰高,工期长达六个半月,截至1月25日所有电梯完成验收投入使用,我们给居民的承诺终于兑现了。”刘宁平静地说。
项目背景
丰台区直管公房高层楼房共有46栋,电梯98台,这些电梯中,绝大多数的使用年限都超过15年,有的甚至超过了30年。从2016年10月开始,丰台区房管中心针对这些“高龄电梯”启动了换新计划,2017年项目一期已更新电梯48台,去年的二期工程计划更新电梯50台。其中,洋桥北里和翠林小区两大社区涉及更新的数量达28台,是此次二期工程中数量最多的社区。
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倍加信,倾力于电梯刷卡系统技术的研发,用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铸就产品品质,为用户提供更便捷舒适的智慧化服务。倍加信坚持用严谨的工作态度,思变的工作能力,用心给予客户更舒适的服务。全球已有5万余部搭载了“倍加信心”的电梯设备夜以继日的稳定运行,倍加信已和国内多家电梯公司、维保单位达成合作。
截止2018年底,倍加信梯控已进入中国300多个城市,适用于一线、二线、三线所有电梯品牌,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。
- 上一篇:济南今年老楼装电梯继续有补贴,计划安装不少于200部-倍加信 2025/2/17
- 下一篇:“老旧社区加装电梯”写进报告 解决市民“急难愁盼”-倍加信 2025/2/17